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公司呈现出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股权结构的分散化,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公司治理问题。
2.相比委托代理理论而言,该理论可更好地解释董事会的功能: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影响其为公司提供核心资源的能力◆◆。
原标题:2019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答疑《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概述
(2)在实践上,拥有相同或类似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企业,绩效存在差异。
(1)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可视作企业的重要资源,是公司治理能力的载体和构成要素◆。
主要介绍3种公司治理理论,即委托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1.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化◆◆。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代理成本,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业绩,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伙制企业是由多个出资人联合组成的企业,本质上与业主制没有区别,包括3个优点:
3.公司治理最大的特点:动态性,受到企业特点、国别差异、制度环境◆◆、资源稀缺性、竞争全球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公司的起源与演进、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公司治理的概念和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展开,主要内容如下◆。
(2)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
(1)由于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及代理成本的存在,在利益不一致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弗里曼(1984)《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首次提出。
(3)对企业发展贡献而言,重视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是必要的;股东也可能◆◆“用脚投票”。
②对发起人的规定:2人以上200人以下,其中半数以上在境内有住所。(最低500万元)
(1)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1)治理结构侧重内部治理,包括“三会一层”及员工间权责利相互监督制衡的制度体系。
②资本不划分等额股份,也不公开筹集,不能发行股票;股份转让要经其他股东同意。
(4)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但公司不得不根据依赖程度公司治理,优先考虑某类利益相关者。
(1)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由一定人数的股东出资组成,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以下的特征:
(1)所有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公司治理以所有权为起点是“错误的,是高水平的误导”。
有限责任可以:降低股东风险,激励投资;促进资本流动;降低中小股东的监督成本。但对法律监管、市场秩序、社会稳定、公平交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产权结构完整统一,有利于发挥合伙人的资源优势,促进技术、土地、资金等资源共享◆。
1.内部组织形式简单,经营管理的制约因素少,法律登记手续简单,容易创立和解散。
(2)解决方式:信号显示机制、契约的完善、委托人的监督、
将公司治理定位于解决社会合作与集体行动的“契约解”或“合作解”,伦理基础在于公司可以实现投资者对资本利润的追求,这固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贪欲,但是人性深处的贪欲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过度的社会成员自发行为可能导致公共秩序的混乱,过度的政府规制也很可能使得社会经济丧失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规制,投资者追求的利润应当契合于政府公共管理的价值目标◆。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致力于实现良好的公司治理,产权问题固然是实现有效率公司治理的必要因素,但绝不是公司治理成功的唯一因素。片面的◆◆“产权改革”可能屏蔽了公司治理所必需的社会民主协商机制,以“资本单方治理”屏蔽了公司决策的复杂过程及其自我校正的可能,最终可能损害公司股东或所有者的权益。“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14]展望我国未来公司法的研究,有学者不禁感概道◆:我们曾以为公司法离政治越远越好,其实有一种感情无法割舍公司法需要或者倚重政治解释。[15]
2.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和收益权高度统一于业主,使得企业存续期受制于业主的经营意愿、生命期、继承者能力等。
纵观企业制度的演进发展史,基本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业主制和合伙制为代表的古典企业制度。第二阶段是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